2023 年的 5 条感悟

2023 年的 5 条感悟

·

1 min read

总结近些年的 21 条阶段性体悟,这个话题笔力不够,只能拉上之前写过的文章,边回顾边想边写了。

我应该算听过道理比较多的,从初中就开始在 QQ 空间留言板记各种名人名言。2016 年借着早起,整理了我当时最喜欢的 100 句话发朋友圈,后来整理成文。这是第一阶段——抄,作者的感悟,就是我的感悟。

到 2019 年,受到 @远远妈 的启发,把不同时期笔记里记录的道理用自己的话总结成了 18 条原则。就像飞机起飞前的检查清单,备查。这是第二阶段——筛选过,有些亲身体验佐证,但还不够坚固,写了再说。

到 2022 年,我开始用故事细节支撑原则,像《三年就练 7 个字》、《做自己的面试官》、《我的 11 条不做清单(Stop-Doing List)》,以及《225 条书签,我在收藏什么?》,写这些感悟从哪儿来,我怎么想的。

今天这篇,补充 2023 年想到的新故事。

先补充去年「天地不仁」的观点,不带价值观看世界,但我应该有价值观倾向吗?如果不带价值观倾向,那我的「快乐而充实的活着」还成立吗?快乐和充实,都是我主动追求的价值倾向。年底在大理和 84000 星友 @阿蛋利亚 聊天的时候问过她同样的问题,她说当然要有倾向,没有倾向会容易陷入虚无。在追求的过程中,意义自然浮现。

再有「人不会一直进步」,我找到李善有《第二曲线创新》的「第二曲线」模型,有图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了。

对「简单做事」这句话印象更深了,这句话帮我排除了多种多样的交易策略,只留下定投和双突破;帮我决定不再追求新效率工具,用老土的笔记法做事,土,但稳定。我开始觉得「以搜索代替分类」「不要逃离好材料」「非 10 倍效率提升不换」「被经典围绕」都是在说同一句话——简单做事。

@Jess 的《你敢不敢提一个不要脸的请求?》和《我是垃圾!》都提供了一个完全意外的视角。「你提了一个请求,对方却没有答应,或者哪怕答应了,你心里也空落落的,并不满足。你有没有想过,这不是因为你要太多,而是因为,你的请求还不够大。」还有「在我又开始说“我是垃圾”的时候,我脑中突然出现了另一个平静、温和的声音,回复了一句: “哪种垃圾?”」

简直太棒了!特别是「哪种垃圾?」这句,让沉浸在自责和不满的我瞬间跳出情绪,观察情绪本身。想到余华那句,「其实是你的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豁然开朗。

还有一句是线下聊天时,发现自己常常提到的——不强求对方提供全部价值。你可能会想为什么不能和发小聊工作,为什么不能和同事聊童年,或者为什么不能和伴侣聊前任。没有一个人能承担你所有「功能」,不要花时间在找这个人身上。接受人生的每段路就是由不同的人陪,会更少失望。

然后《亲戚三不问》里提到的「没话讲可以不讲」,不要为了不让场子冷下来强找话题,你没有暖场的义务。

最后是摩根·豪泽尔在《Rich and Anonymous》(隐形富豪)中提到的「人们拥有的钱越多,他们承担的社会债务就越多。」这句话和我近两年看到的网暴现象缠在一起,比如 B 站徐大骚、小刚、全嘻嘻、徐云,还有早期江歌妈妈的遭遇。一个人在上升阶段,好评和差评同时递增,只不过差评都藏起来了。等舆论临界点一到,差评蜂拥而上,没几个人受得了。

今年做了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里提到的「定义脑子里清晰的概念」文档,虽然还不够好,但我有意识的重新思考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分享……下个阶段,期待我的条条原则,最终也能百炼成钢,一生践行。

🔗

这 18 条原则,一字千金

三年就练 7 个字

💳 想订阅我的实时动态和文章笔记,请付费支持我的 Telegram 频道,现价 499 元,我会用这份收入采集更多内容,用创作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