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没更新公众号,断更有瘾。主要是突然觉得周报式更新,没什么意义,虽说动笔了,但写了这么多篇从没回头看过,不如老老实实写主题文章。
最近开始准备整理年报素材了。因为有了信息流电报频道,所以比往年多了个素材渠道参考,一想到这儿,就特别感谢 @reorx 和 @张宇,要不是珠玉在前,我都不知道个人信息流原来还能全自动化,完全无痛。(是的,相比之下整理笔记头痛死了 🤕
年报写得多了,慢慢就知道该写些什么,下笔也不纠结。我之前就写过一篇周记,简单介绍我的年报结构,今天仔细扩充一下,说说我每年的年报是怎么写的。
早期的年报事无巨细,从体重到睡眠时间,从打字数到每日步数,数据精确到日。我印象很深,有个朋友评论说,哇,真佩服你每次年报写得像论文。当时自鸣得意,现在觉得,论文?谁看啊?纯数据控自嗨。也不是说不对,我依然能从早期年报中得到灵感,不过有点儿费力不讨好就是了。
写着写着就转变思路,不能自动化,收集数据太繁琐了,而且读者好像并不在意数据,更不在意精确。我就开始着重写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情给了我哪些启发,效果不错。
因为自己写,所以也爱看别人的年报,经常「偷师」,甚至从一些金句里提取年报的写法,比如阳志平写「读好书、见高人、做大事。」范冰在《我的 2020 年终总结》里写「花费几个小时,整理了今年完成的 Side-Projects、收获的 Takeaways、最为推荐的 Personal Best、自选收藏 Tweets。」罗伯特·清崎在《千禧一代的金钱课》说「增加资产,减少负债。」这些都是榜样们认为人生最重要的点,年报的结构可以以此展开。
最近几年,我开始用组合文章的方式写年报,把细节拆分成小主题,然后把小文以超链接的方式填进最终的年报,感兴趣的读者自己点不同章节的超链接跳转,不至于让年报又臭又长。后来我发现这种方式还有个优点,就是能帮我积攒一些「循环式选题」——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能写出新东西的,不过时的选题。比如《最近买了什么》《我的榜样是谁》《今年的投资收益》等等。
不知道写什么时,看看我写过什么就好了。
年报是我的来路和地图,写了这么多年,我依然会期待年底。整理我这一年做了些什么,向我和我在意的朋友汇报我这一年过得怎么样,理清我的目标和困惑。
好啦,说不如做,期待我今年的年报吧。
🔗
《年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