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和《100 个订阅也不乱,如何打造一站式信息中心》配套,是讲管理输出的下篇。
拖了这么久没写,我会想还有没有必要写,特别是看过一些优秀的思路和作品,比如 @pseudoyu 的《个人信息获取与知识管理系统(Heptabase + Logseq + Readwise)》,5000 字把信息获取和输出管理都讲了。
回头看我写过的文章,发现这也是个常写常新的选题,每隔几年就增补一些。比如 2016 年我第一次写的《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2019 年写《构建知识体系的“快速通道”》;2022 年写的《关于升级笔记系统的思考》;2023 年写的《发微博到写书的不同创作方法》。都在讲我的输出流程,但细看有些变化。
一开始我写怎么用好一个「工具」,然后我写工具之间的不同组合、不同工具承载我哪个创作模块,最后写我选择的最简单、可能活更久的工具,以及怎么保存我的创作成果。
先把我用到的所有工具列一遍:
微信文件传输助手
Excel
Windows 记事本
滴答清单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微信公众号
Hashnode
为知笔记
Xmind
幕布
GitBook
Notion/Word
灵感
如果在外面,想到什么,会直接打开微信发送内容到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如果在家,手边有电脑,临时性的记录(比如要复制粘贴的链接)会直接按快捷键呼出记事本,记着;如果是今后要做的待办,就得按快捷键 Ctrl+Shift+A 呼出滴答清单录入;每晚的回顾日记,会打上时间戳,写进 Excel。如果想到的事有分享价值,会顺手发到微博。
文章
把灵感或日记扩写成一篇文章,就需要单独排版编辑了。之前我是在为知笔记里写好后,复制粘贴到各个发布平台,但各家粘贴效果千奇百怪,我就重新捡回 Markdown 编辑,格式通用,且记事本就能写。刚好这款在线编辑器还有自动保存,一键复制到公众号等功能,发文章就用它了。在线编辑好后,发公众号和 Hashnode 博客,公众号主要用来曝光宣传,Hashnode 主要用来获得 RSS 以及它自动同步到 GitHub 备份。最后再复制粘贴包括图片全保存到为知笔记。
教程
字数过万,对我来说就不仅是「文章」而是「教程」了。我会先在滴答清单里立项,把「灵感」集中到待办描述下,时机成熟就转移到 Xmind,用脑图梳理逻辑顺序,看着更清晰。再等到决定动笔,就打开幕布(不公开的内容)或 GitBook(公开的内容)开始分节点往里填,想到什么写什么,把文章骨架搭起来。
就这样缝缝补补,写好之后 GitBook 直接发布没难度。如果需要更好的排版打印,我会用 Word 再修整一遍,设定目录和脚注等等。更进一步,比如给教程设定一个宣传单页,或者可以互动评论,那我会上传到 Notion,打开分享功能。
视频
音视频现在很少弄,剪音频用 Adobe Audition,录视频用 OBS Studio,剪辑用 Camtasia 或者 Adobe Premiere。做字幕用 ArcTime 或 Subtitle Translator。
现在很难再折腾新玩意儿了,工具多酷都怕麻烦,就想找个靠谱的用到死。比如我现在的全流程可以简化为:Excel + Markdown + 滴答清单 + GitHub + Word。
咋说呢,微软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