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张潇雨 的推动下,上周五两边星球联合办了一场线上 🎬 SATC 观影会。
我们在腾讯会议最多 105 人同时在线的情况下,由放映员 @持守 连播《欲望都市》第一季前 4 集。体验很流畅,完全不卡。连播不暂停,梦回童年电视台追剧。
看剧最大的触动还是第一季首播于 1998 年,25 年前《欲望都市》讨论的话题放到今天依然不过时,试看前 4 集的标题。
1. Sex and the City(寻欢作乐)
2. Models and Mortals(不共戴天的——模特)
3. Bay of Married Pigs(婚姻的冷战)
4. valley of the twenty-something guys(20岁俊男的诱惑)
到今天,我们似乎仍然不能开阔的谈论性与爱,不能坦诚布公的聊彼此的需求和感受。「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常常被「我的家人希望我」,「我的同事可能会因此怎么看我」压制。第二集提到的模特迷尼克,和今天我们谈论部分男性追求「空姐」和「护士」,部分女性追求「医生」和「律师」,这种对特定职业的固有印象,依然存在。还有后面的单身和已婚朋友的矛盾,年轻肉体的诱惑,25 年过去,什么都没变。感受到了文化冲击。
想到了张老师微博聊巴厘岛疗愈东亚业力:
这一趟出来就感觉到,巴厘岛是我去过的所有地方里,最能帮助打开性能量的地方。这边的 sexual energy 整体就非常自然、和谐、「正常」,一点没有那种常年被社会规训的紧缩与羞耻。不同人种与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与碰撞,男男女女之间都很礼貌和大方。再加上天热大家都不太爱穿衣服,可以说是非常健康阳光的——肉体天堂了。现在算是真正开始理解 eat pray love 是怎么回事了。巴厘岛,疗愈东亚民族性压抑业力的最佳目的地。
往下说,并不是要吐槽国内的文化禁锢,相反我想到了很多努力过的先锋,他们做过很多尝试。比如 1995 年提倡男女平等的央视节目《半边天》,比如 1996 年崔永元的《实话实说》,比如之前写过的马东。
1998 年马东主持的《有话好说》播了买凶杀人的政法委书记、身患艾滋病的儿童、退伍老兵的待遇没保障等等议题。节目最后一期是 2000 年的第 75 期节目《走近同性恋》,马东和作家李银河探讨中国大陆的同性恋文化。马东在这期节目最后说「我觉得在一个健康和开放的社会里面,不应该有任何事情——它明明是客观存在,但大家都对它视而不见。」这期节目之后,《有话好说》停播了。
再往回看,1915 年陈独秀创刊《新青年》杂志,大家聊的是《新旧问题》《人生唯一之目的》《欧洲女七杰》《自治与自由》《青年与性欲》……
今早我又看了柴静的新纪录片《陌生人一一对话圣战分子》,结尾处柴静说,「恐怖主义需要保持神秘感,一旦曝光,它就会失去所有的控制力。」性与爱,自我与责任,所有我们难以启齿的事,某种程度都是「恐怖主义」,面对它,谈论它,曝光它。
我还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