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再好,也要落地

Dec 12, 2018·

2 min read

从 2018 年 1 月 17 号开始,不定期在朋友圈分享我的想法,有的是我做事的方法论,有的只是突发奇想,甚至是光秃秃的几个关键词。

没想到后来还有朋友私我说,“俊杰你最近怎么不发想法了,我还挺期待的。” 这些随想能对大家有用,很高兴。

所以我从 370 条想法中精选出我认为价值较高的 27 条想法,再为这些想法一一加上了我的最新理解(注释)。如果想看完整版,可以在朋友圈搜关键词 “# 想法 #”,选发布人涂俊杰。


01. 我目前的目标管理体系还不够丰富,只把滴答清单当做简单的任务收集器,没有归类、划分优先级,目的性不强,需要优化。

注释:现在已经优化清单为:赚钱、下一步行动、计划、想法、娱乐、Indexbox;事务性标签分为:写作、阅读、念头、美食、交际、购物、旅行、健康。

02. 增加效率指标,既然我已经有了时间记录,那么所有事件都应该产生效率指标,如单位时间内的文字产出效率。

注释:今年的年报会增加 “写作效率指标”= 写作字数 / 写作耗时,预计会很差,因为我产出一般是 1000 字 / 小时,2019 年会尝试语音写作。

03. 如何定制优秀的信息源,RSS 试用了知友开发的 “AZ Reader”(azreader.net),但效率无明显提高,且不能过滤关键词,已弃。准备试用即刻。

注释:最终用回 RSS 订阅,使用 inoreader 软件,用高亮和过滤器,神器!

04. 老是记不住鸡肋的朋友圈序号,已去除;修正 “# 文章 #” 标签的用法,用 “# 分享 #” 或许更合适,标签下只发他人让我有感触的文章或句子。

注释:已经不再强求标记,是个伪需求,因为我很少会根据标记搜索回看。

05. 我什么时候才能改掉本末倒置的毛病?真的是知易行难。

注释:所谓 “本末倒置” 就是还没想清楚为什么做(why),就去思考怎么做(what),想得越细,越浪费时间,“合理放弃” 是普通人提高效率的第一要义。

06. 新的待办分级:能赚钱 > 有外部产出 > 有内部产出 > 为未来储备的技能 > 主题交流 > 主题思考 > 交流 > 思考。

注释:为别人做事的优先级同理。

07. 滴答清单已付费升级为高级版,归档所有待办事项,定一级目录学习成长 / 工作事业 / 健康生活 / 娱乐休闲 / 社会交际 / 财务规划,六大块。

注释:这是尝试过的分类法,现在已经放弃,GTD 软件和时间记录软件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时间记录重在事实,所以我用事务性分类;GTD 重在行动,所以我用优先级分类。

08. 增加 “贵人储备” 目标,记录每年自己会主动结识多少人,复盘他们给我带来的收获。

注释:前几天推的 “特别关注” 文章就是 “贵人储备” 的一种形式,找到自己的榜样,观察自己的榜样并向他们学习,是快速提升的方法之一。

09. 过去的一年,我创造了什么?

注释:最近在思考如何衡量 “贡献值”,目前的结论是 1)带来多少利润;2)有多少影响力 [文章阅读量、课程报名人数、微信好友、被感谢次数等];3)为帮助他人付出的时间。

10. 使命必达的前提是有科学的决策,什么叫 “科学的决策”?就是把自己 “就想混吃等死” 的懈怠性考虑进去,一味地大步提升,突然让我想起浮动 KPI 的概念,只要每个月比上一个月进步 10%,小步积累,会不会更有效?

注释:我判定 “合理的目标” 是在原有基础上至多浮动 30%,比如今年消费 8W,明年给自己定目标只消耗 4W,直接砍掉一半;再比如今年看书 40 本,明年想看 80 本,大概率失败。

11. 怎样制定一个 “主题系统”?比如主题找人,主题阅读,简单来说,就是确定自己和外界联系的标准步骤。

注释:主题找人:1)看对方公开主页;2)记录关键信息;3)尝试加他微信;4)为他的信息建档;主题阅读:1)确定主题目标;2)找到领域最牛逼的人的书,看他在书里的推荐书目;3)抓取豆瓣该标签下所有书;4)图书馆里同一片书架区。

12. 罗振宇在得到《从想法到产品》这期音频中提到,脱不花给予他启发,他称呼为 “脱不花时刻”,那么这种某某让自己灵光乍现的现象我是不是也可以做个记录,年终梳理并当做礼物,发给带给我启发的那个人?

注释:简单来说,“想法集锦” 就是我的 “脱不花时刻”,我后续还会整理出 “我今年的改变”,再推一次文。至于那些给我启发的人,我会在年终单独发信息感谢。

13. 注意力从显性层移开,去关注隐性利益 / 损耗,学会凡事算一笔总账。

注释:第一眼就能获得的指标,往往不够好,比如价格。隐性利益通常是个比率,比如 “输出效率”。运用在时间记录中,隐性利益还表现在娱乐时间的统计上,单纯的 “娱乐” 时间是一方面,但是 “用餐” 和 “厕所”,其实也是隐性娱乐时间,因为这两个场景伴随着看电视或玩手机。

14. 完全无纸化,所有笔记发给微信文件助手记录,所有待办事项记入滴答清单 PC 版。

注释:从今年 3 月底开始无纸化办公,利用滴答清单 + 微信文件夹 + XMind 的组合记事,我觉得是很棒的变化。

15. 今年线上最重大的一个阅读变化是把原来大部分刷知乎的时间转为刷少数派,对了数字爱好者的口味,学到很多。

注释:信息来源:特别关注 / 少数派 / 豆瓣,已经把知乎移出手机首屏。

16. 之前提过最小化一切事物的可行性,“模拟经营” 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注释:关于 “模拟经营”,有个故事。我和朋友聊股票,让他不要冲动,不要抄底,让他用 “模拟炒股” 先试试,他说那有啥意思,入场练练手多好啊。我说钱你不想要了可以送我。我想表达的是,“模拟” 是最小化可行性的方式之一,不一定什么都要肉身去试。

17. 最近开始着手准备写 “遗书”,内容包括我的所有数字财产以及重要的文件资料备份,避免真有万一,而且我准备把这件事和 “一年信” 一样一年一写。

注释:不要排斥 “遗书”,也不要排斥聊 “生老病死”。目前已经写完,设置了定时发送给某人,每年待办会提醒我修改一次时间,如果我没有修改,那就说明出了意外,好友收到邮件后会帮我转交给父母家人。

18. 承认自己在某方面就是技不如人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承认。

注释:看影视剧开弹幕,难免看到很多 “酸话”,虽然有时候我也有,但依然觉得嫉妒心挺没意思的。

19. 某人不发 QQ 空间,但是可能会发朋友圈,不发朋友圈,可能会发抖音,每个人都有表达的需求,所谓 “他是个不爱展示的人”,只是你没有找到他的宣泄口。

注释:祝愿每个人都有 “宣泄口”,也能成为他人的 “宣泄口”。

20.“现在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次。” 已经很系统的东西,因为已经习惯,所以不愿意打破现状,但是按照过往的经历,每次重做,必然比上一次做得更好,所以暂定下半年,把所有记录流程全部推翻,重做一次。

注释:已经重新修正自己的时间记录表,用 VBA 代替了手动操作,接下来要攻坚可视化。

21.“你是砍柴的,人家是放羊的,你们聊一天,人家羊吃饱了,你的柴怎么办?”

注释:不要因为和对方同做一件事,就没有危机感,想着反正有人一起,但要明白大家的起点是不一样的。

22. 最近在尽量减少使用谨慎的时间副词,比如可能,也许,不太,极... 直接说好或者差,这一条特别针对我的,因为我厌烦了谨小慎微的表达方式。

注释:是的!厌烦了谨小慎微。照顾自己和家人都来不及,干嘛非得先照顾别人呢?

23. 前几天看票圈好友写 “我发现深度睡眠持续 3 分钟以上且≥2 次,第二天就精神好”,才发现可以把手环记录的深睡时间和对前一天睡眠的感觉关联起来。

注释:我的最好睡眠条件是 “雨、气温 23-25 度、深睡 5 次以上、深睡时间和超过 2 小时、无梦”。这样做是想让大家尝试 “寻找自己的波峰波谷”,找到最佳状态做最难的事,最差状态做最轻松地事,个人定制,而不是随大流。

24.“对方穿得很丑,我们也要 “昧着良心” 称赞漂亮吗?对方煮菜难吃,我们也要 “昧着良心” 称赞好吃吗?我大部分时候会建议:“是的。” 因为这事和良心实在没啥关系,却严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别把良心消耗在这么表面的事上,良心没这么廉价,如果真的在乎,用得到良心的地方多的是啊。”

注释:别觉得自己的夸奖多金贵,要学怎么夸人,多夸人!

25. 不要老想着所有朋友都能和你讨论你的爱好,不要老想着让读书的软件去承担写作的功能,不要老想让同一个人 / 事能完成所有,超纲了。

注释:不同的兴趣爱好有不同的交际圈,接纳不同,不要想着让一个人承担所有,而是找到你想要在他身上获得的重点支撑,就够了。

26. 在没有人生目标的情况下做什么?1)把手头的事做好;2)多分享,产生关联;3)给榜样贡献时间;4)去有钱人聚集的地方。

注释:只有把自己养强大了,才有链接的价值,在这之前,多为榜样们贡献你不值钱的时间或精力,给他们种下 “这个小孩好像还不错,帮他一把” 的机会。

27. 我读书的步骤:1)看书封和作者简介,了解成就;2)看目录,浏览感兴趣的章节和图表;3)向目录提问;4)带着问题读;5)划线做笔记;6)回答提问;7)写读书笔记,记录感想。

注释:读书步骤如上,至于 “速读法”,其实我也没太在意,感兴趣的就仔细读,不感兴趣的就半读半跳,自己读不下去的只能说明时机未到,不强求。


那么你呢?今年有哪些想法?有哪些落地了?有哪些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又有哪些令你欣喜,甚至大呼 “我为什么没早点儿想到”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