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炒股赚了我 1 个月工资,我买不买?

·

1 min read

2016 年 5 月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讲指数基金的帖子。

说是非常适合普通人投资,只要你坚持 “低估、分散、长持” 就能平均年化收益率 8% 以上。

文章写得有理有据,然后就顺着去读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非常感谢银行螺丝钉,书对小白很友好,讲清楚了基金 “买什么,怎么买,卖什么,怎么卖”。

我当时做了一大篇笔记。

彼时上证指数花了半年时间从 2600 点涨到了 2900 点。

而我才刚知道什么叫 “A 股”,什么是 “基金”,人们说的 “涨跌” 代表什么。

那时候也没余钱,心态也嫩,老老实实把钱放在余额宝,选择了观望市场。

这一观望,就是两年。

期间我的消费主义骚操作驱使我借钱消费,结果拼命还债。

等外债还完,下定决心要好好学理财,看了一堆书,也重读了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那时候上证指数 2700 点,我觉得时机差不多,可以练练手了。

第一次定投,我做好了交学费的打算,想着大盘低到 2000 点我也能接受,钱我放着。

当时给自己定的方向性投资原则是:

  • 第一,不懂不投

  • 第二,闲钱投资

  • 第三,不加杠杆

定投后没多久,就经历了一次纠结。

市场从 2700 跌到了 2500,按理说,越跌越买,但是股市还会继续下跌吗?

我不知道,有点儿怂了。

还好资金量不大,心一横,就照规则增加了定投额度。

然后 A 股开始回升,我又觉得后悔买少了,一直到次年小牛市的 3200 点。

账户浮盈 15%,钱一分没赚,因为我没卖,但是心态更完整了。

定投 10 个月之后,闲不住只投资指数基金,变得看不上基金的收益。

嫌笨,贪婪了。

我觉得自己 “不是个普通人,不会犯普通人的错误”,就开始转头研究股票。

研究了很久,看了书,听了课,从基本面的财报到技术面的 KDJ 金叉死叉。

做了 Excel 操作记录表,也定了规矩。

然后买了我人生的第一支股票 “济川药业”,买入价 28 块。

(不是!任何!投资!建议!)

去跟我的小伙伴还有我家老父亲吹牛逼,说我多看好济川,济川多么低估。

聊天记录里说的义正言辞,有理有据,现在看都忍不住佩服(笑出声来)。

然而市场要锤你,就要把你锤到心服口服。

济川药业从 28 块,降到 26 块,再跌到 22 块,最低时 19 块不到。

我加仓了 3 次,把补仓的机会全部用完,按照规则,只要济川到了 18 块,我必须止损。

那段时间,我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济川真到了 18 块,我止不止损?”

我不知道,因为没有等到济川扒掉我的 18 块遮羞布。

今天济川药业浮盈 15%+,我仍然持有。

虽然只是爬出坑,但除了盈利, 它更像是我入市的纪念,刻印着我在股票市场的兴奋纠结和不守规矩。

(不是!任何!投资!建议!)

那时候我就知道,投资最重要的,是尊重纪律是知行合一,是说到做到。

市场一波动,之前定的规矩很可能轻易就被推翻。

如果你是认准了价值投资,专买低估的蓝筹股。

那蓝筹股还能跌到你骂娘,而高估的科技股能继续涨到你怀疑人生。

投资最忌跟风,因为痛苦就是你同事比你的工资高了 1000 块。

就怕同事赚钱了你眼红,你跟不跟?你认定的风格,你换不换?

像极了最近几天大涨带来的灵魂拷问,“市场大涨,你跟不跟?”

你要跟规则,不跟同事。

规则是什么?

什么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怎么买,卖什么,什么时候卖,怎么卖...

规则怎么来的?

读书,思考,问你相信的人,然后拿自己的钱试错来的。

我的投资规则还在修修补补,没经历完整牛熊,就不分享了,以免误人子弟。

但要向准备入市的新人推荐。

我会推荐 E 大的且慢长赢组合,还有银行螺丝钉蛋卷基金的螺丝钉组合。

股票市场,如果熊市不建仓,涨起来大家都来了。

你什么都不懂,你想赚钱?凭什么?

你听股神荐股 10 分钟,就愿意拿 10 万买股票,平时买菜却抠抠缩缩还价半个小时。

可真奇妙。

总之,做事之前,先定规则,按规矩办事。

你要想马上搞起来的,可以用 “模拟炒股”,把你想买的标的和原因记下来,复盘决策。

觉得模拟没意思,非要真刀真枪干的。

可以 “把闲钱分成 3~5 份,逢低买入,摊平成本”。

(不是!任何!投资!建议!)

赚钱其次,经验宝贵。

你这一辈子一定不会只经历一轮牛熊。

但是你每次都不思考,不长记性,那你凭运气赚的钱,始终会凭实力亏出去。

比如 2015 年杀人诛心的 M 型

不管怎么说,近来股市大涨,加鸡腿,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