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No headings in the article.
今天读《人物》稿件《马东 走在中间》。
从《奇葩说》到《乐队的夏天》再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爆款频出的米未传媒 CEO 马东的做事心法和原则是什么?我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马东是怎样成为马东的?
摘录《马东 走在中间》部分金句。
即兴戏剧的训练方法是「yes,and……」,不管对方说什么,都要先表示赞同,然后再转变。如果有人说咖啡是白的,你不能否认,只能说「对,如果它是黑的,口味会不会更好?」他把这视为一种关注当下、接受别人的底层哲学,「是乐观和接受,而不是对抗和暴躁」。
拿史策王皓的6部作品作为例子。不是单纯的快乐,而是看完之后觉得温暖、安慰、感动,这就是能量值升高,是正向的,也是他们要的。
马东与这家公司探索出的生存秘诀:选择一条安全的道路,提供快乐,且活得长久。
牟頔说,只有当大家在讨论一个喜剧人的标准是什么、节目该怎么打分的时候,他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好笑是第一位的,观众和专家有同样的权力打分,让笑去决定输赢。
他拥抱最本能的快乐的冲击,警惕沉重和苦大仇深,「你得先笑,笑完以后买一送一……留下了一个你可思考的空间。」他说,「但是你那个东西不值钱,你老冲那个赠品去,这事有点问题。」
如果我们预期做一个内容一定要炸,只有两种结果:炸了你就膨胀,不炸你就沮丧,这就叫又卑又亢,而中道的逻辑是,就是你按常理去做内容,每一步都做到,它炸了很好,没炸我们就接着做,你要接受,你要认命。
一个好的喜剧作品里面没有坏人。
在公平面前,残酷是可以被接受的。
「行」很重要,第一是接受,你说什么都行,第二是做点什么,行动,很重要,说出大天来,你还是得做你该做的事情。我说的这种行,就是做自己肯定想做,也一定该做,然后差不多能做的事情。
在我看来,马东是个「价值观稳定」的 CEO,只做重要决策,小事不纠结。
很多理念都和交易互通,比如「提供快乐,且活得长久」,换成交易箴言「保护本金,且活得长久」一点儿没毛病;而「又卑又亢」的那段话,说的不就是「交易逻辑正确>结果正确」吗?
这种共鸣又让我细读了《人物》采访马东的所有稿件,以及《十三邀[1]》许知远和马东的对谈。
今年 54 岁的马东,1968 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父亲是相声大师马季。从小父亲就禁止马东接触相声,家里的氛围是,你有出息就别干这个。
1986 年,18 岁的马季独自去澳大利亚打工留学。临别前,父亲马季把全部存款都给了他,有 3 万人民币。马东在澳洲呆了 8 年,平时至少打两份工,早晚各一份。在通向教堂的楼道里住了 3 年,睡觉靠耳塞。艰难时曾打过一份揉袋鼠睾丸皮的临时工。
澳洲 8 年间,马东和父母就见过两次面。虽然每周会给母亲打电话,但因为长途费太贵,拨通电话,响铃后挂断两次,母子就算报平安了。第三次和父亲见面是 1994 年,马季来澳洲演出,马东跟着父亲跑了几天,觉得「他们的生活很好玩啊,我他妈干吗要在这儿过这种无聊的日子」就选择回国了。
回国那年,马东 26 岁,他去北京电影学院读了个导演的学位,毕业后开了一阵广告公司。他觉得没意思,报名了团中央青联的支教计划,都准备要去山里了,湖南台给了他一个当主持人的机会,结果出师不利,因为太紧张,导演坐在台下气得直骂:「这人是个棒槌。」
恰好湖南台正筹备《有话好说》节目,马东给其中一组的制片人谭群写了封诚恳的长信,他得以加入。节目第一期的选题是马东找到的,讲的是湘西溆浦一个被扔在镇公所的弃婴被 9 个结拜的社会青年收养的故事,马东也成为《有话好说》的主持人。那时候是 1998 年,马东 30 岁。
《有话好说》做了很多劲爆的选题,艾滋病儿童、买凶杀人的政法委书记、武钢舞弊事件……可是不到两年,因为做了同性恋选题,外加其它因素,节目停播,节目组解散。在宣布停播的那场会议上,马东大哭。
2001 年,马东 33 岁,离开湖南,回到北京。央视的《挑战主持人》缺个男主持,请他去补位,但马东觉得自己不适合,制片人挽留,他就硬着头皮做下去,2006 年父亲马季去世,马东离开了《挑战主持人》。2004 年他还做了一档叫《文化访谈录》的节目,其中马东追问郭敬明抄袭事件的片段,至今仍时常被考古。这一干又是 7 年。
从 2001 到 2011,在央视的这 10 年,马东除了做节目,还担任过 2009 年和 2011 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导演和副导演。在春晚舞台留下相声作品《五官新说》。
2012 年,马东 44 岁,正式从央视辞职。2013 年担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2014 年,马东主持在爱奇艺独播的网络节目《奇葩说》。2015 年从爱奇艺离职,创立米未传媒。之后就是出一款火一款的《奇葩大会》《饭局的诱惑》《乐队的夏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2022 年,马东 54 岁了,距离他离开央视已经 10 年。这 10 年间,他一直记得那件从央视学到的事「快乐很重要。」从《奇葩说》到《乐队的夏天》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马东越来越清晰他要什么,不要什么。
他要本能的快乐,所以他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打分标准是「好笑是第一位的。」他不要负向情绪价值,所以「做《乐队的夏天》,乐队之间也有摩擦,如果放一点进去,节目效果当然会更好,但后来还是全部剪掉了,一段都没留。」
我还记得许知远在《十三邀》里和马东聊到《奇葩说》,我能感觉到许知远在极力避免自己当面吐槽「《奇葩说》真不怎么样,你穿得花花绿绿,辩手有什么可争的?」马东一句「这就不是给你看的节目」让许知远哑火了。
马东想的很清楚,《奇葩说》的辩题,20 多年前的《有话好说》就做过,那又怎么样呢?「大众传媒的作用,不是追求最前沿,最前沿是学者和思想者的事情。大众传媒的作用是让没有接触过的人接触。」
马东不想当先锋,他在《有话好说》当过,但不到两年,节目就被撤了。现在的马东只想「提供快乐,且活得长久。」不上纲上线,好笑就对了。这个理论被马东称为「在舞台中央跳舞」——你决定要好好跳舞,而且跳一辈子,那就在中间跳,没老没事跑到台边跳,掉下去你赖谁。那不叫跳舞,叫杂技。
当我们再看舞台中央的舞者马东时,别忘了,他也曾在台边耍过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