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这周整理完所有工作后的文章,从 QQ 空间日志到知乎、艾奇SEM、简书、少数派、公众号,选了 300 多篇,备份到 GitHub。不少平台式微,GitHub 和 Markdown 永存。
一开始以为自己写了挺多,结果满打满算,10 年才写了不到 400 篇,80 万字,不够勤,至少得写 1000 篇吧 🙄
整理过程中有些感慨,或许「早知道」的话,情况会有不同,所以分享给大家。
不只在封闭平台写作
我 2016 年 8 月开始在微信朋友圈更新内容,到 2023 年 1 月停更,近 7 年时间。当我发现封闭式写作不能最大化个人品牌,想导出朋友圈数据存档的时候,发现官方没有导出功能,借工具抓取,结果被官方判定外挂,封号 7 天。在微信,「用户的数据」不是用户的数据。所以,别在不能导出数据(官方可导出>用工具能导出>不让导出)的封闭平台写作,也不要觉得写给自己看的没事,有事那天就晚了。
用 Markdown 写作
翻看我 2015 年左右的文字格式,为了「追求美观」故意空行甚至空格占位打点的行为,今天看无异于「在 Excel 合并单元格」、「留葬爱家族爆炸头」,今天看太蠢了。反而十几年过去,Markdown 还没淘汰,也越来越觉得简洁干净就是美。所以我现在写字都是快速呼出 Windows 记事本,或者用 Markdown 在线编辑器。
不要删资料
整理过去资料的时候,发现不管当时多尴尬、愤怒、痛苦,大无语的事件,都会随时间拉长而失去情绪弹力。比如我小时候无病呻吟的作文,还有没事删 QQ 空间日志和留言板的中二习惯,今天再回想那些「怒而删除」找不回来的资料,实在可惜。所以,趁现在,多留点儿资料。不喜欢的,就放那儿,逃离、封存,它们都像酒,老来陈。
抓住爆发期,多写
什么事都有高峰低谷,在你创作欲望最强的时期,多写,别人给你机会出书、讲课,就上,不要推脱时机不好,没有最好的时机。作者的创作欲望和读者的阅读欲望并不一定同步,有时候你想写了,读者不想看了,读者想看,你又不一定写得出。欲望老是失衡,可能就归于沉寂,真的不写了。在爆发期多留资料,是为了将来你想再写的时候知道能写什么,它们都是你的话题启动器,帮你快速找回状态。
我想写「不过时的内容」,谁不想?「不过时的内容」都是从「过时的内容」里挑出来的。最终写了多少字、多少篇,数量就摆在那儿。一年级的学生才抱怨为什么汉字这么少。不要自嗨,先写够 1000 篇。